幼小衔接,经合组织国家在行动 - 教育是立国之本英语翻译
记者 日本无线码2021芒果
开学季,初入小学的孩子们将迎来新环境、新挑战,随之而来的还有小学阶段课程、学习方式、师生角色和生活作息等多方面的适应问题。那么,如何让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孩子顺利进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幼小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经合组织部分成员国家越来越重视幼小衔接工作,纷纷从教育政策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入手,通过师资、资源、学习内容的无缝对接,有效促进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其中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编者
近年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从政策文件、课程纲要和监测体系等方面促进幼小衔接,近80%的成员国出台了确保幼儿园和小学课程顺利衔接的举措,实践与研究位于世界前列。
调整政策、课程大纲和监测体系
明确强调幼儿园不应教学化,应通过游戏提升儿童的自理能力与早期书写能力,帮助儿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日本为解决20世纪初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小学一年级问题”,即小学生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第一年时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调整,在2006年修订了《学校教育法》,并改革了早期教育与照护课程体系,出台官方指南和课程纲要,确保幼儿园和小学课程的整体连贯性,由文部科学省具体督促落实,定期组织各地教育委员会督导员就如何促进学前教育与小学更好衔接进行讨论。
芬兰重新修订了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2014年起草《修订后的国家初等教育核心课程纲要》,主要目的也是促进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整合并实现无缝衔接。2016年10月,芬兰启动对学前教育课程的修订,突出幼小衔接部分,并于2017年由地方政府和私立教育机构实施。丹麦幼小衔接由地方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自主决定,98个地方市政主体负责执行,各地政策和实践差异性较大,但都制定了有关衔接的教学指南,如地方衔接情境指南。
在斯洛文尼亚,学前教育和初级教育的课程框架是在课程改革同时期发展起来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致,课程改革框架明确指出,教育方案和课程必须在横向和纵向上保持一致。幼儿园课程开放灵活,有特定的原则、目标和活动范例。它包含6个活动领域及针对各领域的目标。课程规定要保持初级教育阶段的纵向连通,同时明确强调幼儿园不应该教学化。另一方面,初级教育课程规定了必修和选修科目的教学大纲,与幼儿园课程的覆盖内容一致。
英国苏格兰的《儿童卓越课程纲要》旨在为3—18岁儿童建立一套围绕学习和能力的连贯课程,旨在使儿童和青少年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人、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效的贡献者。与苏格兰旧版的5—14岁儿童课程中更严格的教学方法相比,《儿童卓越课程纲要》注重帮助儿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更加广泛而全面的方法以及更加连贯和灵活的课程。幼小衔接从3岁开始到小学一年级结束,目的是帮助儿童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的顺利过渡。不按照科目简单划分课程,而是围绕儿童能力培养和学习素质提升来设计,确保价值观、人际关系能力、规则意识、健康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其中。
编辑:教育是立国之本英语翻译
审核:日本无线码2021芒果